财务自由退休之后就真的自由了吗?

发布时间:2021-02-15

很多人一直认为能否提前退休只是一个财务问题,应该会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我有了足够的钱,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真的是这样吗?退了真的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吗?上面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个问题: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

第二个问题:什么事情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是个舶来品,许多年前就曾有一本书流传至今,那就是《穷爸爸富爸爸》,其中的现金流游戏也是诸多理财活动和培训课上的常客。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对财务自由的金额争论不休。在美国有一个流行词汇是“FIRE”,这个词可不是开除或裁员,它是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首字母缩写(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虽然FIRE 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但是它有一个具体简单的财务自由入门金额计算公式。

财务自由入门金额 = 你的年均开支 * 25,每年基础投资收益率4%
1.jpg

在这个公式中,4%和25是两个重要指导原则:

1. 4% 原则:FIRE 的发源地是美国,所以它自然假设投资的是美国股票。从理论上来说,投资美国股市的年回报率是7%;也就是说,只要退休后年均开支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美国也有通货膨胀,通胀通常会吃掉其中的3%,那么4%就成了指导基准线。

2. 25原则:根据4%原则,就能推导出25原则。你的储蓄需要达到年均消费开支的25倍,你的4%被动收入能够维持你的年度平均消费支出,这样你就可以光荣FIRED了。假设你年度平均消费支出是10万,那么你的财务自由入门金额就是250万。


有了这个250万,我们可以再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

你知道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吗?这件事不仅要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一直做,只有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会百看不厌、千做不烦,你知道自己吗?也许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突然变成了灵魂拷问,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分析判断一下。
2.jpg

我们先来确定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说会有四种答案:

1、个人谋生养家糊口

2、个人发展成就目标

3、个人事业使命召唤

4、个人价值自我实现

我相信大家在许多职业生涯规划或成功学的书籍、培训中会听到上述的描述,通常的逻辑就是要把我们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虽然理论和政治上都是十分正确,但是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么在这个骨感的现实中我们该如何在可以“早退”“FIRED”的时候做些什么呢?

先说一下第一种“谋生手段养家糊口”,可以说我们是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对工作兴趣不大,在工作上也许未能积累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因此,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家庭生活、个人兴趣爱好、宗教信仰或者其他工作以外的活动入手去发掘探索我们的喜好,如果这些活动能够补贴家用、不增加年度平均消费支出,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第二种“个人发展成就目标”,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在高级白领金领人群,这一人群将更多的体力、精力、时间和个人目标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他们可能会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的家庭生活、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等,以这些为代价来提升自己的职场地位和收入。如果我们属于这种情况,在“早退”的情况下反而有可能会出现无事可好、无事可做的情况,

第三种“个人事业使命召唤”,这种情况出现在创业者、艺术从业者等人群的可能性较高,他们会在工作中体会到极大精神满足感,但也会面临普通人群无法预知和感受的贫困潦倒,比如现在拍卖会上动辄卖出上亿价格画作的凡高,生前始终一贫如洗,要不是有钱从事卖画经纪弟弟的接济,早就熬不下去了;我们也经常会在报纸、坊间流传中听到或看到各种创业失败的故事,像乔布斯一样从事电脑生产、像比尔.盖茨一样从事软件开发的创业者千千万万,而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
3.jpg

第四种“个人价值自我实现”,这一人群能够较好地将个人兴趣、价值观、能力、内外部环境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在市场、家庭、生活中的体现。之所以能够达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主动地从去探索个人价值所在,这看似是个高大上的话题,其实却体现在我们日常的习惯偏好、主观认知、情感情绪和价值取向之中,只有对自身的个人价值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加以实践和体现,才能找到更多的意义,而不是随着经济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变化进行被动的适应。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verd Designed by 5thspace.net      备案号:沪ICP备15017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