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1
改变思维是一种技能,思考是最艰苦的工作,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而很少有人愿意思考。
你可能对自己说:“别傻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从未停止过。工作的时候在思考,谈话的时候在思考,甚至连开车的时候也在思考。” 确实,你看起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其实就像机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大脑也会使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将它需要的能量降低到最小,实际上,大脑在多数时候都在进行以下三种活动中的一种:走神、被动响应、沿袭老的套路 1.猴子心性:走神 ![]() 佛学大师称这种现象为“猴子心性”。“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是一种现实,大脑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大脑的思维模式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不论是在看书、听讲座、开车还是准备睡觉,大脑都存在着一种偏离当前轨道的趋势,而且经常会与既定的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 2.鳄鱼脑子 ![]() 大脑逃避思考的第二种策略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同猴性一样,本能反应深深地植根与人的生命之中。 脑干属于更原始的结构,它的功能是对感官刺激进行处理和反应。因为鳄鱼的大脑中基本上只有脑干,所以称为鳄鱼脑子。(鳄鱼所能采取的行动非常有限的,完全出于本能,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 那么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与世界进行交互的许多方式,实际上都与我们自己的鳄鱼脑子有关,我们总是首先作出本能反应(鳄鱼脑子控制),然后才形成情绪上的反应(动物脑控制),最后才进行思考(人脑的机制)。即使我们最终形成了思考,属于人类的大脑部分的主要反应,通常也不是对信息进行理性处理。 这就是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想都没想,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就能作出反应。 3.栓象索 ![]() 第三个习惯的策略是“模式化”,人的思维总是不断地选择遵循成熟的行为模式,而不愿意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释或者新的做事方法。 人类大脑中的多数神经环路都是负责识别、存储和获取模式的。 这是人类的求生机制。我们思维模式就像是绳索一样,不断地把我们拖回已知的、熟悉的、安全的环境中来。思维模式可以确保人的思维能够经得起考验。让思维不会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而是焦距与我们有关的事物上。对于学习和回忆来说,模式比数据更为重要。模式既有用,有强大。而且无处不在。刷牙、打电话、打球等等。模式帮助我们感受周围的世界。 但是这种模式却很难改变! 打破它,将会有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verd Designed by 5thspace.net 备案号:沪ICP备15017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