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们的项目管理为什么需要“敏捷”?

发布时间:2017-08-17

 爱立信通信:黄华,Agile Scrum Master, PMP, ACP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敏捷项目管理”这个词时,都会问三个问题。什么是敏捷?我们为什么需要敏捷?我们怎么才能变的敏捷?

敏捷是什么?

先从字面上理解,顾名思义,敏捷一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灵活”—闪转腾挪,游刃有余;二是“快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这两层含义里,都包含了一个核心——躲避危险的能力。前者是观察到危险,然后具备能力闪避;或者是在危险实际发生前,就能够迅速达到目标。
 
斯蒂芬.霍金曾经这样说:“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恐龙灭绝了,但是跟恐龙同时期的蚂蚁,却能存活至今。蚂蚁就是具备了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敏捷”——灵活、快速。
 
恐龙和蚂蚁,面对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对于企业组织,面对的就是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近些年我们常常看到老牌的国际大公司转变乏力,难逃解体或者被收购的命运。如果我们将上世纪初福特汽车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时代看作我们造出成功的产品用来改变别人的习惯的时代的开始。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随着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改变着所有行业创造产品的角度。我们不再是创造一个产品试图改变别人的习惯,而是得无限的迎合最终客户的需求(或者说潜在需求)—而这个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化得越来越快。
 
在各行各业,这种变化相信都能被感知到。“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当我看到你给了我什么的时候。”客户的要求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要求得越来越短,而且还会不停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疲于奔命的见招拆招,只能腹诽客户的不可理喻,心中有苦难说。
 
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一开始,很可能,我们不全知道,客户也不全知道,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在软件开发行业尤为明显。如果说,以前的一个项目的目标,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兔子,作为老鹰(企业组织/项目团队)需要做的,就是在风向变化等各种阻碍下能保证自己飞行的方向正确,最后就能抓到这只“兔子”。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将这只“兔子”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它要出来四处跑动。这时,作为“老鹰”,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保证遵循一开始定义的路线,而是要在飞行的过程中,根据自身能力,观察兔子的实际位置,然后作出调整:
 
1.找一个大致的方向,飞出去。(粗略、开放的项目目标,’Change is welcome’)
2.眼睛观察兔子的位置,计算目标差。(快速有效收集客户的反馈)
3.大脑决定调整的方向。(快速决策对项目方向如何调整)
4.翅膀执行改变,调整位置。(团队执行决策,快速灵活的改变项目产品)
 
按一定频率重复第2-4步,直至抓到兔子。这个“鹰抓兔”的过程,就代表了“敏捷”——灵活,快速。
 
在这里,老鹰不是代表一个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企业或者团队。老鹰的控制系统包含了“眼睛”——收集反馈、“大脑”——决策、“翅膀”——执行三个部分。对于一个企业,如何实现像“鹰”一样敏捷?就是要这三个部分如何都实现敏捷。要注意,在现实中,这三个职能并非就各自存在于三个部分(部门)中,而是三个职能分别分散于各个不同部分。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敏捷”后,也感觉到我们所处的行业的确面临了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些迫使着我们需要变得“敏捷”时,下一步就是要找出如何才能变得“敏捷”?
 
在这里,敏捷项目管理给出许多方法 Cross Function Team, Self-organizing, Limited WIP, Visible Management, Eliminate Waste, 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Adaptive Planning 和流程 Scrum, XP, KANBAN等等。
 
 
对于敏捷,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只要能令你变得“灵活”和“快速”的方法,这就是敏捷的管理方法。Bruce Feiler曾经在TED上做过一次演讲,关于如何将敏捷开发的方法运用到家庭“管理”中——《Agile programming -- for your family》。
 
所以,如其说“敏捷”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方法,不如说“敏捷”是一种适合于这个变化的时代,对任何大小的组织都通用的管理的理念。
 
 
当变化无可避免成为常态时,我们干脆勇敢的面对、拥抱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实现敏捷的理念,才能创造开辟适合于自己的踏上向“敏捷”转化的道路。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verd Designed by 5thspace.net      备案号:沪ICP备15017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