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舵》第二问:你的工作内卷了吗?

发布时间:2021-05-30

最近这一年来流行一个非常火的词汇:内卷。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这个词汇,职场到处都弥漫着“内卷”的身影,我一开始还一不小心把“内卷”看成了“肉卷”。似乎每个人都面临着内卷,初入职场的小白、35岁的青年、45岁的中年都无不痛恨内卷。那“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内卷是恶性竞争,但仔细想一想“内卷”这个词汇,我们突然发现它是诸多词汇的变种或者近义词,比如红海竞争、养蛊、同质化竞争、成本领先战略,甚至以前的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也和内卷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由此可见,尽管内卷是个充满焦虑的词汇,其实它是个中性词,它更贴近于是由于个体未突破认知局限之前的量变竞争,也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困局。

1.jpg

内卷的本质就在职场某些局部领域或环节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产生内卷的最大原因是当事人看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可能性,认为自己的认知范围就是全部,因而只能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内部竞争;看不到进一步挖掘认知深度的可能性,只能局限在现有的认知层次和维度中进行竞争;无法从不同认知视角进行观察或者从多角度认知的结果进行组合的可能性,只能局限在单一认知的选项中进行竞争。

而如何去突破内卷就需要我们运用到《职业舵》中第一个重要工具:认知舵,认知舵的核心要义就是帮助每一位职场人拓展职业认知的外延和内涵,尽可能避免认知狭窄,不断打开认知盲区,突破认知局限。

认知舵包括了三个维度的认知,它针对职场个人从动力认知、能力认知和关系认知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和认知。动力认知是指探索和认知我们的职业兴趣性格、职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等激发我们工作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能力认知是指探索和认知我们在职业岗位中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作业绩、实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胜任因素。关系认知是指探索和认知我们目前所处的以及我们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环境和人际关系。

2.jpg

★如何在动力认知上突破认知局限?★

一说起动力认知中的职业兴趣性格、职业动机、职业价值观,会有许多职场人士会直接想到各式各样的测评工具,他们会问:到底哪个测评工具测评比较准?哪个比较有用?

其实这中间存在一个认知和应用误区,似乎运用这些测评工具我们就可以像医院使用X光或CT机一样获得清晰的结果,能够将我们的内心看的一目了然,但是不存在包打天下包测百症的测评工具。

不同的测评工具有不同的底层逻辑框架和应用场景,不同的测评工具可以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细致度去看待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或偏好,而不是使用某个测评工具去为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或偏好作判断、下定论。

以职业性格为例,职业性格是一个人的典型或首选行为、思考和感受方式。研究表明,尽管我们可以调整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我们的行为在同的情境和时间中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职业性格可以通过类型论和特质论两种不同测评方法进行评估。类型论将人分为不同的类型,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例如:将某人归类为内向或外向。而特质论是在一系列独立分开的性格特征上逐一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强调人与人的差别。例如,职业舵OCEAN模型是基于特质理论,比如OCEAN在从“内向”到“外向”的尺度轴上为人们依次定位衡量,观察的是你在“外向”这个性格维度上的程度区分,运用特质论的测评工具可以给出更灵活、更精细的性格行为描述。

职业舵OCEAN模型是为了测量工作环境下的行为而设计,认识人们在工作环境下具备何种行为以及该行为处于什么程度下对工作胜任更为适合,这让我们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海洋中航行时拥有更具灵活性。
3.jpg

★如何在能力认知上突破认知局限?★

我们需要在探索和认知职业能力时以更为全面的视角去观察并收集我们在职业能力领域上的信息和证据。我们在认知舵的方法论中,我们将职业能力分为三种能力:程序型能力、系统型能力和知识型能力。

1.程序型能力:

通常我们会把程序型能力看作是熟悉了解工作相关流程,而该能力的核心是遵循正确的流程达到标准绩效或结果的能力,即该职业工作岗位(1)在什么情况下必须(2)做什么事情、采取哪些行动或形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3)做到什么程度、(4)达到什么标准、(5)与上下级、同事保持什么样的工作关系、(6)完成该任务所需技能在其他什么相关职业工作有重要作用。

2.系统型能力:

通常我们会把系统型能力看作是完成什么样的结果,而该能力的核心认知点包括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达到标准绩效或结果的任务,其中涉及熟练掌握该职业工作岗位所属系统的各个部门职能、原理及其互动关系、绩效分析改进以及解决疑难问题,即该职业工作岗位(1)所有利益相关部门在达成工作目标过程和结果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是什么、(2)在正常情况下本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3)在突发状况下保持原有工作绩效的要求下本岗位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是什么、(4)完成该任务给我们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回报(报酬和成长)和影响(家庭、生活、价值观)是什么、(5)完成该任务所需技能在其他什么相关职业工作有重要作用。

3.知识型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知识型能力包括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学历、知识和技能,而其核心内容是根据客观工作情况收集、运用并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数据和工作信息以达到标准绩效或结果的能力,即整合运用知识、数据和信息做事的能力。该能力将信息、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并使其转化为绩效或结果。其探索和认知的内容是该职业工作岗位(1)在什么情况下、(2)需要什么样知识、数据和工作信息、(3)形成什么样的知识信息框架、模型或方法论(4)持续产生什么样的工作绩效或结果、(5)提升什么样的个人技能和个人品牌、(6)完成该任务所需技能在其他什么相关职业工作有重要作用。

4.jpg

★如何在关系认知上突破认知局限?★

关系认知的重点在于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但是这里所指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内容更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它主要涵盖了职业特征、工作岗位特征、组织环境和家庭环境四个方面。

1.职业特征:工作任务的行为、才能/培训要求、自主权大小、经济回报、职业稳定安全度、社会关系、工作场所物质条件、生活方式考虑(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

2.工作岗位特征:任务多样性、任务重要性、才能/培训要求、自主权大小、经济回报、岗位安全、社会关系、工作场所物质条件、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3.组织环境:行业前景、组织的财务状况、业务战略、职业发展通道的灵活性、家庭与个人生活的支持、组织规模及结构、薪酬制度、全球化经营水平、培育体系。

4.家庭环境:配偶的职业志向、配偶的情感需求、子女的情感需求、家庭的财务需求、家庭所期望的生活方式、自己与配偶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家庭的发展阶段、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

《职业舵》的底层概念和基础就是认知舵,即对职业信息、职业决策或职业行为的解读必须遵循事实和实践,必须考虑职业实践是否以每个职业个体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依据个体对这些材料内容的概念性描述。

这一理念的事实基础是我们每一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任何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外界的认知都是不充分的、欠缺的。与此同时,我们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又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新想法、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岗位、新业态正在不断地产生。

所以,职业舵就是一个不断认知和实践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遵循职业证据的观念,但是只有明确地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才能够在工作、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时刻有意识地进行思考,从而自觉地开展基于职业证据活动。

敬请关注下篇《职业舵》第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