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PBA®认证考试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8-01-31

PBA® 是时下大热,因为很多学友欲学之而无门。

第五空间是沪上最早开设PBA®课程的研究机构,我有幸成为其第二期学员并顺利过关。读过PBA®之后,我感受到了一种朋友般的亲切和使项目管理理念落地的释然。


书上用了亲民的语言和工具化的处理方法,和读者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如何管理需求。太接地气了!这不就是时常困扰我们的那个不可名状的问题么!有意思的是,关于“要不要学”或者“为什么要学”这门课,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分析问题。

课程研究

PMI-PBA®是基于项目管理环境下商业分析师的角色、职责、能力和方法的说明。


这句话说得太“官腔”了,我们尝试换个角度理解:Business Analysis也有译作“业务分析”的,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管理需求”,轮廓似乎清楚了——业务需求分析。


这门课讨论的是关于业务需求分析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是一种实战化的思维理念,以及做事情、看问题的“套路”——方法论。


课程内容,围绕管理需求而展开,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需求”为中心

商业分析,简单理解,就是发现问题(机会),找出差距和原因,以满足商业需要、拿出解决方案为目标引导,对需求展开研究分析,围绕需求的溯源、规划、启发、分析、评价展开具体活动,并由跟踪监控贯穿始终。


两个基本点,即学习中应时刻关注的点,包括:

(1)工具/技术是使所研究问题得以具体实施的有效手段;

(2)某个过程/情境下,该做什么工作、坚持什么原则,作为BA(商业分析师),应了然于胸。


从需求的萌芽到启发、分析、形成解决方案,再到跟踪和评价,在需求发展的不同阶段,两个基本点始终围绕着中心,循环往复,相互作用,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境进行探讨,形成了教材内容。

课程价值

促进对企业自身的进一步认知。

1. 宏观层面


跳出自己观察问题。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外面的视角看,我们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存在的价值、不可磨灭的优势在哪里?不足是什么?机会可能出现在什么领域、什么阶段?威胁来自何方?课程学习增加了我们自我评价的紧迫感。



2. 中观层面


立足自己正视问题。

一个企业不能停下追求卓越的脚步。课程不断启发我们认真总结、审视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失利教训,从自身成长、与其他同类型公司的比较、与上下游的关系、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主要瓶颈,以及文化特征、管理特点、人才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自查,守卫着自己的健康。


3.微观层面

深入自己分析问题。

公司某个项目交付的如何?产品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哪些是公司骨干和优秀后备?按照二八原理,哪些人创造着价值?哪些人成了可能是“赘肉”?高、中、基层人员都在忙什么?可改进的规章、细节有哪些?改进后会对公司带来怎样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公司应当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课程影响

课程对中高级管理层的影响,我很buy-in Jason说的一个案例——老总训诫中层:妄想靠制度规定解决一切,那我要你们这些中层干嘛?换AI算了!


学习和自我更新成了中高层的必修课。那么,学习PBA®课程,中高级管理层的价值或者至少是理念,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呢? 

004.jpg

★ 高管可以提升自己之前已建立起的洞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和决策力,进一步拓宽思维界限,使自己对公司管理问题的思考和认知更加条理化,与同级和下级研究问题时更加结构化。


 对高管和中层产生有益启发,设想自己作为BA时,如何评价公司全局或某一领域的现状、问题,自己应当做些什么,激发对公司未来计划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鉴于PBA®知识的模块化、条目化,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对公司传统管理做法加以继承和补充。高管可将结构化内容贯彻到中层骨干头脑中,强化一种思维意识和工作习惯、技能的形成,进而使全公司用一个声音说话,一种行为做事,得到由内至外的改进。






作者简介-第五空间孙童鞋:

航电研究所综计部门负责人;

PBA®认证专业人士;

专注于项目组合管理、商业分析。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verd Designed by 5thspace.net      备案号:沪ICP备15017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