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舵》第十一问:如何突破职场困局?

发布时间:2021-08-01

回顾2000年到今年这二十年多来的职场,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不同的年龄段、什么样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每个年龄段的人群、每个所处行业和职业的发展轨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职场困局亟待去解决。

从行业和职业来看,在2000年,如果我们问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白,你的第一选择是什么?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外企,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工资高、福利好、升职快、环境好、规矩明、培训多,这应该是当时职场的普遍共识,这时候可能对国企的印象是按部就班、死气沉沉,可能对私企的印象是格局偏小、前景不大。

二十多年后,我们来到2021年,如果我们再问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或海外留学归来的小白,你的第一选择是什么?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的第一选择不再是外企,甚至很有可能外企都不是选项之一。

其中的原因是现在已经不再会像二十年前拥有职场的普遍共识,而是不同的人按照自己认定的原则和价值观作出各自不同的选择:如果你抱有家国情怀,希望工作更加稳定、希望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作出贡献,你可能会选择国企;如果你希望踩对行业风口不惧风险,希望借助技术和资本的影响力,迅速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财富水平,你可能会选择私企。

1.jpg

从年龄段来看,无论是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五十岁,在2000年每一个人群都觉得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拥有许多可能性:二十岁有各种职业梦想和选择,三十岁有各种升职、外派甚至海外工作机会,四十岁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公司领导和行业大拿,五十岁财务自由平稳退休或者外出讲学都是小菜一碟。

而二十多年后,我们突然发现每一个年龄段的可能性变成了各自不同的焦虑:二十岁担心未来毕业成为失业,三十岁面临996、007和行业骤变,四十岁面临中年危机、高不成低不就,五十岁求职无门、财务压力、家庭生活重担一个都不会少。

背后的直接原因也很简单,二十年长期高速稳定的增长不再了,过去我们整体环境是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具体的行业和公司的层面上甚至可能达到三位数的增长率,现在增长率已经回归常态,通常情况下都是个位数的增长,细化到行业和公司可能还是负数,有些行业迅速消失,有些公司已经找不到了,从原来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成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2.jpg

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选择考虑的逻辑和思路似乎是十分清晰明了的,但是现在我们选择考虑的逻辑和思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最近教育行业的双减带来的冲击看似集中在教育领域,但是影响却是更为广泛的,内在核心就是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职业发展不再拥有一个所谓的长期固定不变的轨迹和逻辑,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行业及职业变化的波动性变得愈发强烈,需要我们有能力去面对从未出现过的风险和挑战,过去知识和经验只能是参考不能照抄,那么这些突破职场困局的能力是什么呢?其实答案也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能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我本人也是只有去老老实实地落实执行的份。

#锻炼拥有一个好身体#

过去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职场成功靠的是学识,靠的是能力,靠的是人脉,回头一看突然发现,关键竟然是体力,需要拥有一个好身体。

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本钱想要翻本是没有机会的。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火力全开,还是升职加薪全面发展,还是面对困局扭转乾坤,都需要一个好身体。如果不保养不锻炼,成天吃外卖,三高不减,脂肪肝常伴,即使职业取得成功了也无福消受,我们一定要有命去赚钱也要有命去花钱。

3.jpg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职场中我们一直强调结果导向,但是此结果导向非彼结果导向,原来的结果更强调的是本部门、本职能和本岗位的工作目标,而现在的结果导向更加强调成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痛点的能力。

如果你是职能部门或岗位也必须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不能“有你没你都一样”而是必须“有你没你大不同”,一句话就是必须“有用”“成事”,而且必须“一人多用”“一人成多事”,就像我们现在买东西都希望一物多能一物多用、花小钱办大事,对物对人其实道理是相通的。

4.jpg

#长期坚持自我修炼#

无论是锻炼拥有一个好身体,还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日常爱好和个人修养,这些都是自我修炼,都需要长期坚持。

在这些多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之下,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得以安身立命的能力,必须用下死功夫和做傻事的精神去长期坚持自我修炼,不一定去求大、求全、求完美,但必须要求自己去长期坚持,如果喜欢写作就一直去写,如果喜欢撸铁就一直去撸铁,如果有擅长的专业领域就努力在深度、广度和维度上去下功夫,这个时代没有躺平只有迭代。

敬请关注《职业舵》第十二问。